120年前的江西九江,27张珍贵老照片,老九江人不一定见过

江西九江,古称柴桑、浔阳。这里钟灵毓秀、历史悠久,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,是赣鄱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。九派浔阳郡,分明似画图

一座城市,因为有了历史而厚重。九江地处三江之口,七省通衢,是江西的北大门。早在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,九江就已正式开埠通商,近代民族工业也随之逐渐开始发展。

1865年,爱尔兰人托马斯·弗朗西斯·休斯来到中国,担任海事海关专员等职务,直到1901年去世。在这期间,他走遍九江山川河流,拍摄了大量照片。透过这些老照片(黑白照片后期上色并修复了清晰度),我们看到了120多年前九江的真实风貌。每一张照片很珍贵,值得收藏

站在高处俯瞰九江城,城墙和城楼巍峨壮观,见证了九江悠久的历史。自古以来,九江便是兵家必争之地,因此城墙修建得高大厚实,圆形的瓮城清晰可见。

九江城内,近处的民房等建筑栉比鳞次,井然有序。九江城外,江面烟波浩渺,水天一色,一眼望不到尽头。

1898年,九江外滩景象。江堤上是一条宽敞笔直的大马路,两旁种植有行道树,一些西式建筑掩映其间,一行人在江堤上散步。

江堤下面,是宽阔的江面。从这个角度望去,能依稀看到一些船只停靠在码头边上。史料记载,九江在晋代已是“舟车辐辏,来商纳贾”的通都大邑、南北水上通道的重要港埠。“万商往来之区”,“舟子乘利涉,往来至浔阳”。

这是从高处俯瞰九江外滩景象。从这个角度,能看到的江面更多了。大船和小船在江面上来往穿梭。足见120多年前的九江,航运业何等的发达

堤岸之上,有高大的欧式建筑和葱茏的林荫大道。远处,水天一色,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。

这是九江的一段城墙,城墙高大,城楼壮观。城墙里面被巨大的泥墙包围着,非常厚实。

城墙上部有一条小路,临近城楼的地方设有一个小门。一百多年前的下午,两名当地人登上城墙,正在这里悠闲地散步。

这是九江外滩上的一个码头,岸边停泊着几艘小船。江堤上设有台阶,方便人们上下船。远处,有几个大院子,几栋西式建筑十分醒目。那里是俄罗斯茶商之家,主要从事茶叶贸易。

从1861年开始,九江正式开埠通商,设立了英国领事馆,划定了租界。从此,九江成为江西省备受瞩目的贸易中心

这天,托马斯·弗朗西斯·休斯来到九江郊外,他站在高处远眺,看到了一个小村落。拍下了这张照片。

在村中高地上,矗立着一座宝塔,塔身修长直指苍穹。如果你是老九江人,你能叫出这座古塔的名字吗

江边的一座山头上,除了有一些小庙和亭子等建筑外,还隐藏有很多碉堡。射击孔全部朝外,封锁了江面,真可谓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”。

这是九江专员公署,建筑为典型的欧式风格。这里应该是一个私家花园。托马斯·弗朗西斯·休斯还聘请了当地中国人做管家,主要负责修剪花和养护园里的植物。

这是九江城其中一座城门。城楼高耸,城墙高大。城门前是一条很窄的小路,路面上铺着石板。一名当地人挑着担子,从城门里走出来。小路一侧建有民居,粉墙黛瓦。小路另一侧,长满了杂草。

这也是九江的一座重要城门,叫岳师门。该城门濒临长江,当地百姓称之为“钥匙门”。城门前修建有台阶,可以下到到江底。人们正从江中取水,经过岳师门进入城中。

在历史上,南宋名将岳飞曾在此驻军十年之久,因而得名岳师门。如今,岳师门作为一个地名被保留了下来,但是城门早已荡然无存。

九江外滩景象。江堤上一排建筑,全是欧式风格。当时,正处于枯水期,江水退却,码头露出了陆地,一些大型船只无法靠岸。仔细看,照片中有人下到江堤下,在河里洗衣服。

人都说,九江人很会做生意,善于驾驭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坊间曰:天上九头鸟,地下湖北佬;三个湖北佬,抵不上一个九江佬。是不是很有道理?

这是九江城外隐藏在山上的一座小庙。大殿只有一间,还建有石头围墙。房子后面一棵大树已经干枯。

庙门前,有一名出家人正在开垦荒地。不得不说,在大山之中,这里远离尘嚣,的确是一方难得的净土。

这张照片,拍摄于九江城墙之下。长江岸边排列着一些低矮的简易草房,里面住的都是“疍民”

疍民有自己的船只,常年在江上打渔、运输为生。据说,他们不能与市民、农民通婚,只能在疍民群体内部嫁娶。

这张照片拍摄于江边,远处矗立着一座牌坊,那里就是九江钞关所在位置。门前有一些摆摊的小贩,人群熙熙攘攘。

钞关,指的是地方的税务机构。九江钞关非常重要,位列全国八大钞关之一,凡是过往长江的商船,都要在这个钞关纳税。

这是九江边上的一个小码头。通往河底的木栈道上,有两面官差在站岗。一些百姓在码头上等待被人雇佣。专家认为,九江码头文化独具特色、内涵丰富。

河对岸的西式建筑,是在租界被划定后,英国人强拆居民房屋基础上修建的。主要建筑有英国领事馆、日本领事馆、英国巡捕房、法庭、工部房、法国天主堂及天主堂医院等。_

九江郊外的农村,真是太美了!你看,这是位于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,村外是大片的稻田,绿色的禾苗还没有长满稻田。

大山、房屋、树木倒映在水中,犹如一幅水彩画。想必,连最优秀的画师也调不出这样的色调来。

这是九江外滩边上一个繁忙的码头。一艘大型游船正停靠在岸边。大船和江堤之间有木栈道。近处,一根高大的旗杆上,悬挂着各国国旗。

有这样一句话“舟船之盛,尽于江西”。那么,九江航运业更是占据重要地位,通过这里,人们将粮食、茶叶、瓷器、铜、白银、竹器、布料等运往全国各地。

两名当地人在一艘大型游船的天台上,看着宽阔的江面。远处的江岸上,都是一些欧式建筑。正值枯水期,江水退却露出了江底。一些小船远远停靠在水边。

可以说,九江凭借舟楫水利之便,让手工业、农业产品闻名天下;让商人、文人汇集于此,水即为财,水成就了九江

这张照片的文字说明是“中国航海公司打火机”。江面上停着很多船舱密封的船只,上面有“CNC”字样。照片具体拍摄于什么地方,并没有详细说明。

在历史上,从隋朝时期开始,漕运系统出现,而江西的水运通道已经开始纳入全国漕运系统中。九江拥有发达的水运交通网。

这张照片看上去像是一所学校,有高大的教室和宽敞的操场,这就是当时九江著名的“南伟烈大学”。师生们正在操场上举行集体活动。

九江物产丰饶、书院林立、文风昌盛。九江开埠后的1867年,美国卫理公会在九江设立了“同文书院”。1906年,改名为“南伟烈大学”,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九江近代教育的发展

这张照片拍摄于九江郊外的一个村子。房屋面南背北,排列得很整齐。村子前面是稻田,几名村民正赶着牛在地里耕作。

照片里的小村庄,显得十分恬静。这样的画面,犹如一幅精致的油画!让人心驰神往。

几艘货船正停靠在码头边上,工人们将货物从船上卸下来。码头上是英国领事馆所在地,馆舍建筑掩映在绿荫之中。江岸上有一些人在走动,远处,还能看到一座山。

在悠悠历史岁月中,九江码头有过骄人的辉煌,一路踏歌而行。充分发挥了长江“黄金水道”和码头的作用。

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九江郊外的农村,一条小河从村子前面经过,流水潺潺,河床上的石头大小不一。岸边有几棵树,为这张照片增添了几分画意。

河岸上,有一座白色的建筑,应该是庙宇。庙宇的旁边,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。

1898年,长江发生大洪水,位于长江南岸的九江自然难以幸免,成为了一片泽国。街道上到处是水,两侧的建筑和树木也浸泡在水中,人们出行只能驾驶小船。

谁能想到,100年后的1998年,一场特大洪水肆虐大半个中国,九江决堤,淹没了九江市西区。抗洪军民用血肉之躯与洪水搏斗,誓与大堤共存亡!当年那振聋发聩的呐喊声,如今听来依然令人泪目。

这是位于九江附近山坡上的专员避暑别墅,建筑依山势修建,前低后高,前面视野十分开阔。别墅四周绿树环抱,风光旖旎。

写在最后:时光如白驹过隙,回看这些120多年前九江老照片,犹如穿越了时空,让人感慨万千。那时候的九江古色古香,繁荣发达。而如今,九江已成为昌九一体化双核之一,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,也是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,是一座充满现代、时尚和活力的新城市,九江未来可期!我们相信,九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!

举报
评论 0